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医院 » 分析 » 正文
 

我国儿童药细分市场用药数据分析

2015-08-29 10:46

 
来源: 编辑:M
 
儿童营养状况通常用生长发育和营养不良状况等指标综合反映,其中反映生长发育水平最主要的指标包括身高和体重,营养不良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
 
    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对营养缺乏最为敏感,即使临床表现隐性的微量营养素缺乏也可能对体格生长、免疫功能和认知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儿童营养补充用药同时兼具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其中预防需求最为明显,国内婴幼儿营养状况的不断改善即可说明整个市场规模在成长。此外与常见病用药不同,生产厂家可以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等不同角度切入营养补充市场,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性。
  
  儿童营养状况通常用生长发育和营养不良状况等指标综合反映,其中反映生长发育水平最主要的指标包括身高和体重,营养不良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通常用低体重、消瘦和生长迟缓反映,低体重和消瘦反映儿童急性营养缺乏,生长迟缓反映儿童长期慢性营养缺乏。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包括铁、维生素A、维生素D、碘等的缺乏。
  
  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城市儿童的平均生长发育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生长标准,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但农村儿童仍有一定差距,其生长发育水平还有较大升高潜力。
  
  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持续减少。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3.6%,比1990年下降了74%,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生长迟缓率为9.9%,比1990年下降了70%;消瘦率为2.3%,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
  
  微量营养素缺乏有所改善。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1992年2005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无明显下降,徘徊在12%23%之间,2005年开始持续下降,从19.3%下降到2010年的12.6%。此外临床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不过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维持在10%左右,改善不明显。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以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为例,虽然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但在金砖国家中只处于中等水平,与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基于此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儿童营养改善提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扶贫开发战略;将改善儿童营养与健康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公共卫生重大专项,整个儿童营养市场将大有可为。
  
  我国儿童维生素类缺乏主要体现在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上,维生素A缺乏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婴幼儿是维生素A缺乏的高危人群,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儿童会影响到孩子的免疫力,严重缺乏会引起夜盲症。
  
  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四病之一,有资料表明全球有近10亿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为此美国儿科学会2008年发布了新的佝偻病预防指南,将开始补充维生素D的年龄提前至婴儿刚出生后且补充的年龄段延长至青少年,
  
  由于国内大多数医生和家长采取的是维生素AD同补,因此我们以维生素D为例来揭示目前维生素补充剂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情况。2011年一项样本覆盖山东省多个地市共903名儿童的研究表明,目前03岁儿童维生素D制剂的应用率为79.6%,覆盖度已经较高,但是76%的儿童会在1岁内停用,远无法达到目前通行的临床建议中至少补充至三岁的要求。这表明未来随着社会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维生素类补充剂仍然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婴童常见矿物质缺乏主要体现在钙、铁、锌三个方面,如长期钙缺乏、并伴随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婴儿生长迟缓,严重的发生佝偻病,锌缺乏可致厌食、矮小、性成熟障碍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铁缺乏将对儿童营养代谢和大脑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作为预防用药相关微量元素补充剂存在刚性需求。
  
  目前三类矿物质补充剂的应用率存在明显差别,在北京远郊农村和成都市各社区做的样本调查显示,钙制剂的应用率最高,其次是锌制剂,最低是铁制剂,这种认识和应用上的差别直接导致过去多年我国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儿童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因此未来铁制剂的市场扩容可能会更显著。

 
 
 

站长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