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排行榜 » 终端 » 正文
 

药店难享处方外配红利

2015-08-31 16:06

 

来源: 编辑:王霞

    嘉宾:

    徐郁平(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连锁药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徐军 (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公司总经理)

  刘丰盛(特格尔中国药店采购联盟理事长)

  随着北京、深圳的改革试水,医药分开已“破题”,新的业态正逐渐从规划步入现实。本报特邀几位行业人士一同探讨,医药分开的大背景下,连锁药店将受何影响。

  挑战大于机遇

  本报:北京、深圳等地相继开始试水“医药分开”,允许处方外配,那么,药店是否有望获得更多的机会?

  徐郁平:现阶段试点的是取消药品加成,这里面可能依然存在带金销售的潜规则。所以,目前来讲还不会有太多医院处方外流,意义不大。当然,取消了药品加成,医院的管理会发生相应改变,对医务人员的考核方式会发生改变。

  徐军:按目前情况看,处方外配的可能性不大。现阶段的医改与处方外流并没有必然联系,政策并未明确取消医院药房作为医改方向。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药品价格下降使患者更愿意在医院药房购药,医保定点药店价格优势反而减弱,病人没有主观的动因在公立医院看病后到药店买药。短期内药店不能期望获得更多的医院处方。

  取消药品加成主要在于弱化医院对药品的经济依赖。医院对药品的关注度下降,药品往社会转移的可能性就存在了。但从目前来看,药品还是吸引病人的主要条件,几乎所有院方都希望门诊量大,只有门诊量大才能保证医院的收入。社会药房取代医院药房只是医改的一个可能方向,还不能确定一定往这个方向走,短期内也不会实现。很多医院都希望用药品来将病人留住,如果仅是取消药品加成,医院是不会愿意取消药房的,只要药品还在医院内流动,就存在利益连接的可能性。长远就要看国家推进的方向和力度。

  刘丰盛:如果不切断医生和药品的利益关系,医院还有卖药的驱动力,医药分开的改革就不成功。目前,国内的医院并没有放弃药房的主动意愿。国内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都能报销,在两者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病人会就近选择门诊药房,医院处方难以外流,这需要有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支持。

  本报: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连锁药店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大型药品批发企业旗下的连锁药店是否会更具有优势?

  徐郁平:从目前形势来看,取消药品加成或将给药店带来不利影响。医院与药店药品价格在拉近,药店的价格优势在减弱。此外,医保也在向医院倾斜,实际上药店并没有受到实惠。

  社会药房取代医院药房,目前还不可能。只有真能做到医药分家,医院不再卖药,才会对连锁药店形成利好。但目前医改的推进中,政策层面还是对医院倾斜,对药店倾斜不大。思路上,取消药品加成后,没有了药品销售考核指标,医院管理层对药品销售就不像之前那么重视了,转向医术、服务、诊疗费等方面的考核。这也同样降低了“以药养医"的积极性,药品有望慢慢流向社会药房,但这需要较长的过渡期。

  徐军:目前药店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从医改目前的推进看,取消药品加成,降低了药品的价格,这将会对药店造成很大影响。像北京实行药品零差价,很多药店拿不到医院处方药品的利益。各地医改的进度不一,比如北京,大量扩大医保人群,门诊统筹、取消药品加成后更能锁住病人。更多的人会选择在医疗机构买药,对药店来说发展空间不仅没有扩大,反而压缩了。

  批发企业旗下的连锁药店的优势是相对的,并无明显优势。批发和零售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医院用药和零售药店用药有很大区别,而且批发企业大部分都不是做全品种的,大部分批发企业只供应一部分品种,而连锁药店的需求是几千个乃至上万个品种,无法满足药店需求。

  刘丰盛:未来有三种连锁药店发展较快,一种是区域连锁,一种是跨界连锁,还有跨界平台的品牌联盟。行业在向集约化趋势发展,市场份额变大,获得的发展机将会多一些。它们也要加强服务的完整性,价值链的完整性。随着未来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增加,在保健、预防等方面,药店可大有作为。

  批发企业旗下的连锁药店与一般的连锁药店的本质是一样的,主要看连锁药店的整体规模,规模大的连锁药店抗风险能力强,容易发挥规模经济。

 
 
 

站长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