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一天暴跌20%:从一个医药大白马的堕落说起

2016-01-11 09:28

 
    016年新年伊始,一场“汇率+熔断政策股灾”就来天天刷屏。这段时间,大新闻太多了,多到有些影响深远的行业事件也没有太多关注和解读,行业二级市场也没太大的反应。

  但也许再过多几年,一回首会发现,2015年是中国医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断头崖。

  2015年医药行业发生太多的事情,分管部门各种调教,医药公司都成了抖M了。特别是医药这块传统大白马集中地。将来也许会有为数不少的大白马进化成黑天鹅。

  本来想整一个大医疗的年度策略,一直懒得动手。

  结果,今天,哎,一声叹息。

  一、大白马的沦落——看不懂的出手

  中国生物制药(01177)是港股里面医药的大大白马了,白到人人都想上。仿制药的领军企业,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及销售一系列治疗肝病和心脑血管病之中药现代制剂及化学药品。积极拓展镇痛药、抗肿瘤用药、骨科用药、肠外营养用药、抗感染用药、呼吸系统用药、肛肠科用药及糖尿病用药等产品,子公司正大天晴妥妥的国内制药前五,公司原研能力在国内都是鳌头。

  公司这些年在港股市场上的月线走势让人不得不跪(就这个月线走势就不罗列经营数据了,在港股200亿以上,能走慢牛的都是各路机构都认可的,公司质地优良,要不一定会有黑社会来找茬的...)。

  但,今天,这匹大白马也许要变种,堕落了...

公元2016年1月8日,港股市场最白的医药白马企业中国生物制药(01177)宣布,公司将按每股2.58元人民币(约3.05港元)认购19.08亿股中国信达(2.61-0.02-0.76%)(01359)新H股,相当于中国信达扩大后股本4.999%,总代价为49.22亿人民币(约58.19亿港元)。每股认购价较中国信达H股昨日收市价溢价约16%。认购股份有一年禁售期。此外,公司亦与中国信达订立战略合作协议,订约各方同意运用彼等各自的专业知识及资源在不同范畴开拓商机,并以医疗保健及人寿保险为主。董事相信策略性投资收购中国信达之重要股权及订立战略合作协议,不但将为公司提供合理投资机会,更会让集团在与中国信达的合作安排下开拓更多商机。

  用普通话翻译这则公告,就是:医药大白马,花了58亿的真金白银(三季报公司账上现金及银行结余只有43.49亿港元),比二级市场溢价16%,买了一家中国不良资产处理公司5个点的股权。

  一个多年研究医药行业的朋友看到公告目瞪口呆,然后老泪纵横:节操呢?底线呢?堕落啊!疯特了!

  有人说,这是饥荒年,公主抱土豪大腿,好歹在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中,信达是最先向商业化运营转型、最先改制为股份公司、最先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是最早上市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依托其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收购业务和广泛的融资渠道,信达始终保持领先的市场份额,而且,怎么说信达也是拥有全牌照的金融公司。

  问题是,信达再牛逼,也是个金融企业啊,你医药大白马抱金融土豪的腿,这算哪一出?在中国,信达这样的金融企业,不说多如牛毛,但你去北京金融街随便转一圈,也能找出好几十家吧?

  再说,你中国生物制药又不是钱多了烧的。简单的报几个数据,中国生物制药三季报(有三季报,这在港股是多么可贵的品质,这就显示了公司还是很负责的)显示,现金及银行结余约43.49亿港元,总资产174.77亿港币,总负债75.59亿港币,资产负债率为43.30%,本次认购中国信达的新股需要现金58.19亿,认购资金需要通过内部资源及银行融资解决,这次认购新股比中国信达H股昨日收市价溢价16%,而且投资额巨大,对1177的家底是巨大的消耗,然而更重要的是脱离医药主线,进入金融领域了。在A股,随便讲个故事也许能蒙一批人,可惜这是在H股,大家都门清...

  2016年1月8日,开盘低开6.7%,迅速跳水到20%附近。上一次这样的跳水还是在2013年9月12日被央视毒奶它商业行贿,跳水16.49%。溢价大额认购,突然的跨行业布局,看不懂的投资者就用脚投票,而且这次不比央视的那一口毒奶,是掏家底真金白银花出去的,账上没钱了无非就那几个路子,就不点破了,请意会。

  中国生物制药最近的报告中提出策略性地拓展:(i)制造及销售健康食品业务及;(ii)医院及医疗业务。这次又大步的其进入金融,多元化和多元恶化有时候也就在一念之间。

  号角已经吹响,大白马已经踏上变种之路,究竟是变成人头马?九头蛇?还是跨物种的进化成黑天鹅?

   二、变革之境——愁云惨淡的医药行业

  做一匹安静的大白马也挺好,人见人爱,人见人想上,月线走得像天梯一样。要搞物种进化其实内心也是拒绝的,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息,2015年,医药行业刮起的可是龙卷风...只是这个风暂时还没吹到二级市场,这个风迟早会吹过来的...

  关心医药的同学建议还是仔细的把2015年药监局的发文都仔细的看几遍吧,2015年发文的含“金”量可是高到令人发指啊...枯燥的公文条款就不罗列了,整几个信息,大家感受下:

   1、三省吾身

  2015年7月22日,药监局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其中,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所有已申报并在总局待审的药品注册申请人,均须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对照临床试验方案,对已申报生产或进口的待审药品注册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情况开展自查,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可靠,相关证据保存完整。

  这一天被业界称为“722惨案”。

  自722惨案开始,各大药企药企、CRO和临床研究基地开展自查,最近一期披露撤回受理号数量已到达951个,不批准受理号34个,还没顾上撤回的受理号457个。

  懂行的看出来了,这个总数不是1522呀。是的,有13个免临床的孩子被吓尿裤子了,也跟风撤回了。阵亡率70%!

  究竟有多少人在裸泳...要命的是这事还没完,阵亡人数还会上涨...有些药企是全军覆没...有兴趣的可以度娘一篇文章《崩盘·药企潮水般撤回品种(第三部)》,里面比较详细的列出了阵亡的企业名单...

  这个事情意味着什么?就像小时候考试,钱交了,速成班也上了,后门也走了,一门心思等着排队考试,考完走上人生巅峰。但是突然间,校长跑出来,孩子们,这个考卷有点问题,我们得再把把关,今后大家也别想上速成班,从严把控,走后门的也别想了,之前动过小心思的回去再好好学学,重上补习班、重考报名费你们自己负责,要改考的同学请向左走,之前认真学习的同学可以选择继续考,向右走。但是!但是!如果给我发现你们耍小聪明,考试不及格,呵呵,咱走着瞧。

  作为小市民,为药监局从严把关新药审批叫好,而且大批的退回后真真的好药企的新药审批会加速,这次重考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会迎来更快的发展速度,浑水摸鱼的中国式药企,呵呵,抖S的药监局会好好调教你...

  新药是药企的持续发展动力,往后看,行业性的红利减弱,药企的选择难度更高了,比拼真功夫的时候到了。新世界的版图要重构了。

  2、旧事重提

  2015年8月18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里,将“提高仿制药质量,加快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作为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五大目标之一。当前阶段的具体任务,是2018年底要完成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的质量一致性评价。

  公告明确指出,对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学药品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到期未通过评价的,将注销药品批准文号。对2007年以前批准上市的其他仿制药品和2007年以后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品,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在3年内仍未通过评价的,亦注销药品批准文号。

  目前我国近17万个药品批准文号中95%以上均为仿制药,此次一致性评价或会直接导致药品文号消亡至现有数量的10%-20%,而首当其冲的将会是在2006、2007年期间大量申报品种的医药企业,那个年代药品拿个批文就和生个孩子一样简单,甚至有企业一年拿到的批文品种就达到了100多个,要真按照标准来,可能连打图谱的时间都不够。所以,那段时间我们国家批准的药品良莠不齐,影响直到现在。这也是这次食药监要进行药物质量整肃的根本原因。中国近5000家制药企业中的约3000家化药仿制药企业将直面严峻的行业整合拐点。

  申报一致性评价,长期对行业一定是利好,但是短期内企业都会很痛苦。因为一致性评价要求企业在申报时所有的流程都要走一遍,每个药品等于重新申请一次文号,系统完成一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资金耗费至少500万。

  感受一下这个对于药企的成本是什么概念...有兴趣可度娘《耗资1000亿+,药品一致性评价会不会搞垮行业?》,里面又有明细...

  这个一致性评审,很多文号可能直接就放弃了,大幅度的减少医药文号,甚至有些好的文号还会流通给有能力做一致性评审的公司,权衡再三后,有些竞争性品种可能供给会下降,药物的重复开发,恶性竞争的情况会得到很好的缓解。现有的竞争格局会重新洗牌。

   三、药不能停?

  药监局秀肌肉,告诉你,谁才是爹!做严父了,狂奔多年的药也许要停一会了。证券市场对医药股的偏好,也该换口味了。当然,下游的医疗服务行业不在受伤之列,他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

  中国医药行业可是大大的政策市,任何政策的变化都会深远的影响行业的发展,只是药效强弱的问题,2015年的药是猛药,但是在企业的报表上是缓释型的,药效慢慢的会体现出来,而且还没提医保控费那档事...

  新药从严把关,旧药重新清算,新世界的版图,旧世界的地盘都要重构,作为小市民,作为患者当然是叫好,但是在二级市场,行业领军企业还是相对更有机会挺过来,但接下来几年大概率会很波折,很苦逼。

 行业严冬到来,一种策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能活着,最后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就赢了;另一种策略就多线出击,全面推进,平抑自身行业波动风险。第一种我还敬你是条汉子,不哭,站起来撸,第二种就是看起来很美,但其实是无节操无下限,隐含的不确定性却大大增加,不砸你,砸谁?

  越来越多的药企都开始收医院,切入医疗,确实这个是一个产业链上的,确实医疗服务是下一个大方向(不展开说,再不改,将来我们就没医生看病了...),政策面也在吹暖风,但是医疗也是个大坑,去看看华润折腾了多久...

  回到中国生物制药这事上,投资信达这个跨度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还下了那么重本,虽然江湖传闻信达手上有些医院资产,但是这个拜山头的钱也太多了吧...而且为了这次拜码头,账上的钱花光了,还不够,将来用啥收医院的资产呢?


 
 
 

站长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