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营销 » 正文
 

市场规范提速或推行业洗牌

2016-12-23 15:20

      人工牛黄大行其道

 

牛黄是肝脏的胆结石,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可添加在多种中成药中。

 

决定牛黄药用价值的核心指标是胆红素,天然牛黄胆红素的含量为18%-60%产量不高。全国天然牛黄可能只有不到六百公斤。商康网调查了解,主要原因是牛得胆结石的几率只有千分之几,且只有黄牛才会得胆结石,再加上现在耕牛非常少,且基本都是精细化喂养,降低了几率。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两千多种中成药中用到牛黄的有六百多种,天然牛黄的需求量很大,稀缺性推高了价格,天然牛黄每公斤可卖到20万元左右。周儒冠说,供不应求之下,1970年代开始呈现了人工牛黄。

 

人工牛黄简单理解是把牛黄的几个主要成分做了一个组合,周儒冠介绍,人工牛黄胆红素的含量只有千分之七左右,没有通过生物体内的反应,起不到核心功效。

 

人工牛黄的准入门槛还很低。另一位人工牛黄企业负责人则透露,其此前监管不严,获得批文的人工牛黄批号有20-30家,但其中用于自己生产的人工牛黄厂家只有5-6家,其余文号大量用于没有文号的小厂家甚至作坊贴牌销售,这也是此番加大监管的重要原因。

 

人工牛黄的价格十分低廉,每公斤一般只有500元左右。上述人士透露,与化药不同,中成药药效无法通过临床试验数据确定比对其效果。且中成药一般是多种药物组合,单一品种使用量不多,当前,人工牛黄的销售占比超过90%但全国每年需求量也只有200多吨。

 

体外培育规范化

 

今年年初,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布,意味着将中医药发展列入未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具有广谱性的牛黄来说,这一战略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

 

从疗效上来看,人工牛黄不如天然牛黄,特别在临床急重病症中。这种局面下,介于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之间的产品受到关注。

 

2004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关于加强含牛黄等药材中成药品种监督管理的通知》中明确,对于药品规范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及其他剂型或规格,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固定以培植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等量替代投料使用,但不得使用人工牛黄替代。此外,保守的民方里只能用天然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

 

培植牛黄的技术很复杂。上述行业人士解释,需要给活牛做两次外科手术,即先把牛的胆囊切开植入菌种,几个月后再取出来,产量较低,且涉及非人道主义,基本没有家企业从事这一技术。

 

体外培育牛黄的市场因此被打开,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一家从事体外培育牛黄的供应商,即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

 

最初,这是同济医院的一个专利。1999年,健民大鹏将这个专利购买后用于商业化,体外培育牛黄的技术原理是模拟牛胆的环境,具体来说,牛胆囊经过细菌感染发炎后才会得胆结石,健民大鹏做钢的胆囊后将牛胆汁输入进去,模拟牛胆环境,再通过细菌发酵培育牛黄。

 

天然牛黄的胆红素含量虽高,但个体含量差别极大,也不够稳定。周儒冠说,国家规定入药牛黄比例胆红素含量不能低于35%体外培育牛黄技术可将胆红素含量稳定控制在36%-39%之间。

 

不过,非人工牛黄的市场占比仍十分少,国牛黄年需求量约为四百多吨,但天然牛黄加体外培育牛黄仅四吨左右,市占率不超过10%周儒冠透露,体外培育牛黄售价每公斤7万多元左右。

 

这一价格让市场无法接受,局部中成药企业缺乏量投料。另一位牛黄行业人士也解释,但这很难监管,此外,局部厂家并未按要求替换人工牛黄。

 

而体外培育牛黄的准入门槛也十分高。市场和技术稳定性要求都很高。周儒冠表示,此外,国家新药审批严格,周期长,一般临床观察就需八年,很多医药采购企业不会做这种投入。限制了行业规模的扩大。

 

为打破体外培育牛黄的行业天花板。健民大鹏已谋求改变,除原料药外,着手增加包括牛黄原料和牛黄制剂的附加值。周儒冠透露,公司计划做一个牛黄战略联盟,针对牛黄相关的产品提供专业检验系统。此外,给第三方从事牛黄的企业提供专家、团队和学术支持。另外,健民大鹏也在寻求加入医保来扩大体外培育牛黄市场。

 
 
 

站长登录